井研法院牢固树立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工作理念,聚焦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组织体系、专业队伍、护未品牌、法治需求,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,以司法之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。
做好“专业+”,提升保障力度
建强组织体系。建立“1+N”多方贯通协作机制,紧盯学生、家长、老师三类重点普法对象,细化个案指导、犯罪预防、普法教育、心理咨询等重点任务分工,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针对性组织宣传活动。定期派出法官助理走进基地开展普法活动,为未成年人及监护人提供精准法律帮助56次。
着眼法治需求。围绕未成年人最关心的法律问题,统一制作精品课件深入宣传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,集中走进各中小学“开讲”。在全县8个教学场所放置“乐法妈妈”信箱,针对反映问题开展家庭教育讲座5次,发放《来自“乐法妈妈”的一封信》310份。
升级“模拟法庭”。在周坡素质教育基地设置青少年可以直接参与的“法庭现场”,使青少年穿上法袍,坐上审判席,充当“审判员”“陪审员”“原告”“被告”等角色,实景模拟庭审现场,使青少年更加直观学习法律知识,亲身感受法律威严,培养法律意识。
做好“品牌+”,拓展影响范围
提档品牌宣传。在周坡素质教育基地现有文化长廊基础上划定专门区域,针对青少年在涉法方面的常见问题,制作漫画式、互动式法治宣传内容上墙,开展法律书籍阅读分享会6次,让青少年开展互动交流,畅谈认识。
充实人员力量。根据中小学校不同的需求和侧重点,择优选派经验丰富或熟悉校情的10名员额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,对涉及犯罪、失管、留守、困境的未成年人分类施策,确定差异化疏导内容和方式,开展特殊法律宣传35余人次。
筑牢教育管理。针对本院审理各类性侵青少年案件反应出的问题,向县教育局发出关于加强对青少年强制报告制度的宣传、落实的司法建议,被县教育局采纳。以司法建议“小切口”推动解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“大问题”,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降低。
做好“联动+”,延伸履职触角
推进协同共治。与县妇联等部门建立“法官+妇联干部+村组干部+家长”常态化联动协作机制,在审理未成年儿童父母离婚案件中,形成“法官是执法办案的第一责任人,妇联干部是留守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积极维护人,村组干部是沟通联系的基层责任人,家长(监护人)是保护留守儿童的第一责任人”的权益保护责任体系,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儿童合法权益。
深耕权益守护。制定《井研县人民法院涉未成年人案件回访工作机制(试行)》,对“离婚、抚养、监护权”等家事类案件纠纷建立相关未成年人台账,由法治副校长对涉案的未成年人进行案后定期回访,对部分刑事案件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咨询辅导。开展未成年人电话回访30余次,实地走访回访5次,对需要特殊帮助的未成年人心理辅导2次。
登门访谈机制。开展人民法庭法官登门访谈的法律服务活动,借外出务工家长节假日返乡时机,上门向家长普及子女教育、抚养、反家暴等知识,发放《青少年保护法》《预防青少年犯罪法》等宣传资料,增强家长保护未成年儿童权益的法律意识,做到学校教育、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结合。